九月底以來,國際油價有止跌反彈的跡象。但從基本面看,國際原油市場供需矛盾突出,疊加OPEC+開始新一輪增產,國際油價實現根本性反轉的難度較大,當前反彈更可能僅為階段性行情。
新一輪增產開啟 份額之爭施壓油價
近期,OPEC+同意再度溫和上調月度產量,初步增幅為每日13.7萬桶。另有消息顯示,沙特等國正計畫加速釋放剩餘產能,規模達每日166萬桶。這是OPEC+新一輪增產計畫的一部分,其首輪增產於今年4月開始,當月增產13.8萬桶/日,5月至9月期間基本保持40萬-55萬桶/日的增產幅度,並在9月提前一年完成總規模220萬桶/日的產量恢復目標。
OPEC+此舉旨在重新奪回市場份額,特別是被美國葉岩油供應商等競爭對手搶佔的部分。數據顯示,截至2025年9月底,OPEC+在全球原油供應中的份額已經降至48%,這是自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。同期,美國葉岩油份額卻從2%升至14%,短短三年內搶佔了OPEC+約7%的全球市場份額。美國葉岩油的崛起已實質性衝擊OPEC+的長期利益,繼續減產已不符合其戰略訴求,所以通過增產奪回市場份額成為當下最主要的任務,而油價很可能成為雙方競爭的犧牲品。
國際原油消費前景不佳
當前,美國關稅政策已對全球經濟增速形成衝擊,預計下半年增長將進一步放緩。疊加貿易摩擦、高利率環境以及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的衝擊,經濟走勢面臨諸多不確定性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已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之前的3.1%下調至2.9%,同期將美國GDP增速預期從之前的2.2%下調至1.6%,歐元區預計增長1%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裏斯塔利娜·格奧爾基耶娃在2025年IMF和世界銀行秋季年會的前瞻講話中也指出,今明兩年全球增長將略有放緩,關稅政策走向成關鍵不確定因素。
百利好特約市場策略師鵬程認為,經濟增速放緩會拖累原油消費,進而壓制油價。全球原油消費預期在下降,多家能源機構頻繁下調全球原油需求增長預期,EIA、IEA、OPEC在三季度對全球原油需求增長的預測較年初均下調了20萬-40萬桶/日。EIA在9月月報中預計,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90萬桶/日,較年初預測的133萬桶/日顯著調低。一方面是增產不斷,另一方面是需求萎靡,導致全球原油庫存不斷攀升。EIA和IEA預計,四季度全球原油市場過剩量將達到200萬桶/日以上,而全年過剩量也將超過160萬桶/日。2026年原油供應過剩量可能創下歷史新高,這將給油價帶來沉重的下行壓力。
技術面上,原油日線跌破前期支撐後收回,但隨後再次跌破,形成向上的虛破,且已經跌破重要支撐位,中線大概率還有新低,中線可關注上方61.90美元一線的壓力和下方59美元一線的支撐。
重要聲明:上述內容及觀點由第三方合作平臺智昇提供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本文出自百利好,轉載請注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