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10月20日以來,國際油價迎來一波強勢反彈,最大上漲幅度約11%。這波上漲主要原因是俄羅斯原油出口遭受打擊,對改善全球原油供需關係有一定的幫助,提振了市場情緒。但這種提振可能只是短期行為,長期來看,原油的基本面依舊岌岌可危。
新制裁重塑全球能源供需格局
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於22日宣佈,對俄羅斯最大的兩家石油企業實施制裁,並呼籲俄烏立即停火。同一天,歐盟成員國就第19輪對俄制裁達成一致,將117艘俄羅斯“影子艦隊”船舶列入制裁名單。在俄羅斯每日440萬桶的原油出口中,被制裁的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盧克石油占比約三分之二。其中,盧克石油已明確表示將退出國際業務,短期內無疑將影響國際原油供應。
受美國制裁影響,印度多家煉油企業開始臨時撤回訂單。作為俄羅斯原油的最大買家之一,信實工業集團率先表態停止進口。2023年,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量達到創紀錄的約1800萬桶/日,占其原油進口總量的30%,目前這一比例仍居高不下。印度憑藉全球最大煉油中心的地位,一直扮演著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的“中間商”角色。一旦這一管道受阻,印度與歐洲將被迫尋找新的油源,美國與歐佩克有望成為最終受益者。短期內,全球原油貿易流向將迎來新一輪調整。
關稅和解短期提振油價
百利好特約市場策略師鵬程指出,近期原油消費端略有起色,消費前景得到一定提振。美國API和EIA原油庫存已連續兩周下降,其中EIA庫存最近兩期分別減少96.1萬桶和685.8萬桶。EIA汽油庫存更是實現四連降,且降幅有所擴大,最近四個統計週期分別下降160.1萬桶、26.7萬桶、214.7萬桶和594.1萬桶。與此同時,煉廠設備利用率從92.4%下降至86.6%,表明原油庫存下降主要源於消費端的發力,這在消費淡季尤為難得。
從中美經貿關係看,兩國在關稅問題上的階段性和解也為市場注入信心。經過多輪的談判,美國宣佈取消原本計畫對中國加征的100%關稅。中美兩國可能會進入政冷經熱的階段,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將會變小,對修復市場信心有很大幫助,也會提振原油長期需求前景。但也要注意雙方達成的只是框架式共識,難點還在於後期的落實,所以可能還會存在很大不確定性。
技術面上,原油日線明顯受挫,前期箱體對價格的壓制顯著,但下方支撐同樣明顯。未來一段時間,油價維持震盪的可能性較大,可關注下方57.70美元一線的支撐和上方62.70美元一線的壓力。
重要聲明:上述內容及觀點由第三方合作平臺智昇提供,僅供參考,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本文出自百利好,轉載請注明。